如今的人们对于各种表情已经十分熟悉,表情已经渗透到了各个年龄段人群的手机中,就连中老年朋友都有自己的专属表情包,每天早中晚三次在群里打招呼,只需要发个图片就能和兄弟姐妹保持联系。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表情符号是如何从短信中用来增加语气和可爱的附属品,演变成人们交流的主体的,它的演变过程复杂又有趣。
疯狂的进化:从标点组合到鬼畜表情包
一般认为最早的表情符号是:-),它是1982年9月19日上午,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老师法尔曼第一次在电脑上打出这个表情。
这种由标点符号组成的表情叫表情符号,是“情绪”和“图标”的组合。我们经常在论坛签名、垃圾回复帖、旧时的拜年短信中看到它的复杂形态。但当你开心地用这些标点符号画画时,你并不知道它也是一种表情。
日剧《电车侠》中的代表表情
这种由标点符号组成的简单表情最早在欧美流行,XD是寿命极长的表情之一。日语表情又称颜文字,继承了美式表情的特色,更具创意和艺术性。东亚(主要是中国和日本)的文字体系与英语不同,可以使用的符号更多,比如十年前流行但现在很少使用的“囧”就是典型例子。搜狗表情自带的表情如O(∩_∩)O哈哈哈~、翻桌子(╯‵□′)╯︵┻━┻等,都是日语表情的代表。
这张图片没有乱码
Emoji 这个词显然源自日语,就像表情符号一样,确实是日本人发明的。Emoji 最早由栗田重隆创造,并在日本互联网和手机用户中流行起来。自从苹果发布 iOS 5 并在输入法中加入表情符号后,这种表情符号就开始风靡全球。
2014年8月,牛津在线词典将“表情符号”收录到新词汇中,这意味着它已成为一个正式词汇。据Swyft统计,全球每天发送的笑脸达60亿个,Facebook上每天分享的表情符号多达3亿个。
当表情包在中国从单体转变为表情包之后,其发展也开始越来越标新立异,中国网民的创造力在表情包中被充分发挥,任何热点事件、影视娱乐、热门话题、公众人物都可以成为表情包的题材。
将时事、人物与图文相结合,中国风表情包
原本中式表情主要是图文并茂的风格,但现在也出现了一些需要一定想象力的纯文字表情,比如“黑色问号”、“手心”、“手搞笑”等,这些文字对于没有接触过相应表情的人来说,是完全无法理解的。
表情符号中的文化代码
表情包界流派林立,欧美国家都非常喜欢使用表情包,就连明星如金·卡戴珊也推出了自己的表情包。虽然金·卡戴珊的表情包也被美国民众恶搞过,但与中国明星的表情包相比还是差远了。
如果你是明星,你希望以哪种表情出现?
随着爱国青年在 Facebook 上的活动,中国风表情符号开始流行。在年轻人的手中,表情符号已经成为他们日常词汇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没有表情符号的句子就像没有盐的菜。
在“Fifty Shades Silicon”工作组的日常生活中,平均每 5 句话就会出现 3 个表情符号
事实上,无论是中日韩,东亚国家在拓展表情符号的形态、内涵和使用方式上都更具创意,表情包的迭代速度也更快。一方面,表情符号和绘文字最早在日本流行,东亚民众对表情符号的使用更为熟练;另一方面,东亚普遍的社会文化强调不言而喻、委婉含蓄,表情符号相较于文字会给予对方更多的遐想和模糊性。
表情符号的使用也存在性别差异。研究显示,女性使用表情符号的频率高于男性,这也体现了社会规范的压力。女性在很多时候需要在社交场合刻意装出一副无辜无辜的样子,很难直接嘲讽别人,不像男性通常直来直去。这时候,她们只需要发个表情符号,让对方自己揣摩出其中更深层的含义就行了。
从上图中微博表情相关账号的后台统计也可以看出,18-24岁年轻人是表情包的主要使用者,其中17岁以下女孩对表情包的需求远超同龄男性。不过25岁之后,男性对表情包的需求已经超过了女性。
表情符号有很多用途,功能也比你想象的要多
随着意想不到的功能开发,表情包如今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除了原有的表达情绪、增强语气、卖萌等功能外,还具备社交参与、身份认同、粉丝追捧、为国争光等诸多功能。
社会参与
自从表情包出现之后,人们参与热点话题、热点事件的门槛降低了,面对有争议的公共事件,有时表达得越多,错漏就越多,但如果还是想有参与感,不如直接放个合十或点蜡烛的表情,而不是像某些明星那样,把错别字、用词不当都暴露出来。
聊天群里也是如此,话题更新非常快,为了显示存在感,又不用花时间组织文字,跟上节奏最快的方法就是抛出一个表情包。表情包拯救了一群有社交恐惧症的人,陌生人初次见面,说的每句话都显得尴尬,一个表情包就能轻松化解尴尬。用图片代替文字回复,不仅发消息的人更方便,也更容易拉近双方距离。
许多人喜欢用这个表达来开始对话。祝你一切顺利。
对于两个不熟悉的人来说,用“你在吗?”作为开场白很容易让人觉得你的账号被盗了,想骗钱。但一个咧嘴笑的表情往往能成功让对方回复一个表情,话题就很容易搭上。
身份
看似简单粗糙、像素低、模糊的表情包其实蕴含着大量流行文化信息,学习表情包的正确使用方法有时就像学习一门新语言,如果你不知道其中的典故和梗,就算给你一整套表情包,你也无法正确使用。
正确理解信息中所蕴含的表情,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对方的幽默感、沟通风格和个性。表情符号有时就像一小圈身份识别符号。这个系统非常高效,可以用最简单的表达方式传达准确的信息,而被排除在系统之外的人则很难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
理解表情符号构建的身份认同感,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何中老年人使用的表情符号与年轻人使用的表情符号有如此大的不同。中老年人使用的表情符号与年轻人使用的表情符号最核心的区别,并不在于颜色更鲜艳、PPT模板风格、正能量鸡汤风格、文字占据图片一半等等,最大的特点是不需要过多的流行文化知识,也不需要考虑使用场景。
中老年人使用的表情往往只是表达问候、支持、祝福等,而年轻人使用的表情通常没有明确的使用场景和含义,什么时候用这个表情往往取决于小圈子里建立起来的默契。
猜想:你知道这组表达式应该用在什么场景吗?
粉丝追星
最早大规模出现在表情包中的明星应该是周杰伦和小S,不过这并不是粉丝故意为之,而是他们天生的表达天赋。像周杰伦和小S这样善于表达的年轻明星并不多。这种自发产生的明星表情包,粉丝和黑粉难以区分,并不是每个明星都能接受。周杰伦抱怨自己成为表情包,而小S则会大力推广她在Line上推出的个人表情包。
几乎所有的青涩偶像粉丝都收藏了大量自家偶像的表情包,无论是表达今天天气不错,还是晚上多吃了两碗饭,都可以配上自家偶像的表情包发上去。不过青涩偶像的粉丝们不会用那些可能有黑粉嫌疑的图片,哪怕是搞笑的表情包也要能展现自家偶像的可爱和萌点。
至于表情包如何为国争光,相信熟悉“脸书远征”的朋友都知道一二,这里就不细说了。在这场爱国网络大战中,我个人认为杀伤力最大的表情包是“看来你不懂生命的可贵”。为了防止本文被封号,我就不贴图了,有兴趣的可以用这个关键词搜索。
使用面部表情不是犯罪,表达情绪是合理的
随着表情符号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多,文字的捍卫者们也开始表达他们的痛心,认为这样下去,文字会变得没有文化,中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会下降。这种观点和互联网早期,如果人们上网时间过长,就会被认为是网络成瘾,被送去杨永信那里接受电击治疗,有什么不同?
批评表达的人似乎忘记了图像才是人类文字的原始形式,人类最早的文字就是从图像发展而来的。在文字乃至语言诞生之前,人类的交流是肢体语言、表情、声音等全方位的交流。无论是消亡的古埃及象形文字,还是至今依然鲜活存在的中国文字,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一种表意象形文字。
古埃及象形文字
相比表情,文字在复杂微妙的对话中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你话语中隐藏的深意,哭笑不得的内心挣扎,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内心讽刺,单靠文字无法准确传达,但往往一个小小的表情就足够了。
表情包的广泛传播,本质上是让那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事物重新进入语境。表情包里看到的东西,无论多么夸张、多么怪异,其实都是对“表情”本身的补充。纯文字太单调,视频太直白,一个小小的表情包就能很好地中和它们。
直到今天,创造了第一个网络表情符号的法尔曼教授既没有为他的发明申请专利,也没有从中获利。他依然是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老师。法尔曼教授曾说,表情符号是“我送给这个世界的小礼物”。看到表情符号如今有这么多意想不到的奇特发展,他一定非常欣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bzbjk.com/html/tiyuwenda/4543.html